形态描述
标本采集地 南海(中国近海、北部湾),广西(涠洲岛),海南(三亚湾、南沙群
岛和中沙群岛)。共184个标本。
形态描述 贝壳较小,背腹较扁平。壳质结实。螺层约9层,缝合线较深。螺层高
宽度增长均匀,螺旋部小,呈圆锥形,体螺层大,约占壳高的70%。贝壳表面不平滑,
除壳顶两层光滑外,其余各螺层具有较突出而不太均匀的纵、横螺肋和结节突起。主要
螺肋在体螺层上约有7条,其他各层为2—3条,并具细的间肋。纵肿肋位于贝壳的侧
面稍斜,各螺层的纵肿肋互相连接。壳面被有薄的黄褐色壳皮,其上并生有绒毛。壳白
色或淡黄色,在结节突起和纵肿肋上通常染有不均匀的黄褐色。壳口近圆形,内白色。
外唇薄,边缘竖起,内缘具细肋状的齿,轴唇具肋状的褶襞。前沟呈半管状,稍延长。
厣角质,紫褐色,少旋,核位于近下端。
标本测量 (mm)
壳高 37.0 32.0 30.O 29.O 28.5
壳宽 22.7 20.O 19.0 18.O 17.5
岛和中沙群岛)。共184个标本。
形态描述 贝壳较小,背腹较扁平。壳质结实。螺层约9层,缝合线较深。螺层高
宽度增长均匀,螺旋部小,呈圆锥形,体螺层大,约占壳高的70%。贝壳表面不平滑,
除壳顶两层光滑外,其余各螺层具有较突出而不太均匀的纵、横螺肋和结节突起。主要
螺肋在体螺层上约有7条,其他各层为2—3条,并具细的间肋。纵肿肋位于贝壳的侧
面稍斜,各螺层的纵肿肋互相连接。壳面被有薄的黄褐色壳皮,其上并生有绒毛。壳白
色或淡黄色,在结节突起和纵肿肋上通常染有不均匀的黄褐色。壳口近圆形,内白色。
外唇薄,边缘竖起,内缘具细肋状的齿,轴唇具肋状的褶襞。前沟呈半管状,稍延长。
厣角质,紫褐色,少旋,核位于近下端。
标本测量 (mm)
壳高 37.0 32.0 30.O 29.O 28.5
壳宽 22.7 20.O 19.0 18.O 17.5
生物学
暖海产。栖息于潮间带至百米左右水深的砂、泥质沙、碎贝壳质海
底。在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和中越北部湾海洋综合调查时,在南中国海及北部湾我们采到
了大量的生活标本,栖水深度在8—111 m,但80%以上的标本采自水深50 m以内,为
南海常见种类。
底。在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和中越北部湾海洋综合调查时,在南中国海及北部湾我们采到
了大量的生活标本,栖水深度在8—111 m,但80%以上的标本采自水深50 m以内,为
南海常见种类。
国外分布
泰国湾(G.of Thailand),菲律宾的米沙鄢海(Visayan Sea)、卡莫特斯海
(Camotes Sea)、苏录海(Sulu Sea),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海(Java Sea),帝汶(Timor),
巴布亚新几内亚(Papua New Guinea)等地均有分布。
(Camotes Sea)、苏录海(Sulu Sea),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海(Java Sea),帝汶(Timor),
巴布亚新几内亚(Papua New Guinea)等地均有分布。
国内分布
此种除在台湾(东北海域和恒春半岛)、南海(由近岸直至南沙群岛)
有分布外
有分布外
分类讨论
据 Beu(1998)报道本种有一个型Gyrineum bituberculare form cuspi-
datum(Reeve),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种。Lai(1999)报道在台湾北海岸捡到
了数个标本。二者壳形相同,只是颜色有区别,后者贝壳为黄白色,结节突起呈白色。
datum(Reeve),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种。Lai(1999)报道在台湾北海岸捡到
了数个标本。二者壳形相同,只是颜色有区别,后者贝壳为黄白色,结节突起呈白色。